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荒漠化的含义及其发生的基本过程。
2、说明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3.了解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4.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教学重点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 因素
教学难点
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及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1.读课文解释荒漠化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利用课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多媒体播放:视频短片:草原风光 (插入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田野风光(插入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图片:荒漠风光(生看)
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图片感觉如何?假如要你们生活在这里,你们愿意吗?为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荒漠正像蔓延的传染病一样在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空间。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荒漠化的形成的自然背景人为因素及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板书课题:
防治荒漠化
(一)荒漠化
1、首先请同学们读课文“荒漠化”一标题了解荒漠化的自然背景
(学生读课文)
2、请同学们根据课文描述和自己的理解说出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 学生回答)
3、实物演示
讲解:荒漠化概念及一般过程。多媒体演示
(1)
(2)、过渡灌溉----没有适当排水---次生盐渍化
(3)、土地良好------但植被被破坏
4、、请同学结合图片及老师讲解来辨析荒漠化的不同表现。(学生指图说明: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
5、活动: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知识的理解运用下列关键词解释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气候因素、人类活动沙漠化
点拨: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土地退化,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形成原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6、归纳导致荒漠化问题的自然原因:
板书:
1、形成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基本条件——干,动力条件——风,物质条件——沙
7、承转: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为荒漠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的发展。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作用。据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那么到底有哪些人为原因和因素呢?请同学们 “阅读” 课本第17页的课文(生读课文0
师:多媒体;动态展示荒漠化过程
8、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理解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板书:
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过渡开垦
过渡放牧
过渡樵挖 猎杀
那么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过程怎样?出示花盆说明(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9、请同学们看书:世界荒漠化的扩展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给我们透露的信息,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说明荒漠化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
10、了解了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以及荒漠化的危害那么我们该怎么来防治呢?
板书:
3、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对策(2.)治理措施。
11、同学们假如现在你们是我国防止荒漠化组织的领导人你需要制定出一套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请你组织你的同事共同探讨。也可以读课文借鉴一下以往的经验啊,代表发言。
肯定学生的回答
幻灯显示要点:
了解荒漠化防治的内容:(1)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退化;(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2)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根据荒漠化的三大人为因素,推理得出治理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用地之间的关系──宜林则林,宜牧则牧;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
12、以上我们学习了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止对策和措施我们现在来分析一下如何掌握知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演示。
13、请学生谈谈做为一名学生该如何为防治荒漠化做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14、总结人类是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才能获得持续发展,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后能够积极的宣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让我们人和环境能够和谐发展。。
《防治荒漠化》教学体会
荒漠化是一个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所以,对学生进行防治荒漠化的教育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应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什么是 荒漠化,形成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认识到荒漠化问题的严重性,树立防治荒漠化的观念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因为教材的内容只是泛泛的讲述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荒漠化所取得的成绩。而我认为防治荒漠化重要在“防”所以在备课过程中我把教材重新进行分析整合,使教学内容以荒漠化为中心,重点讲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而这些有都是为下一个目标防治荒漠化的对策和措施服务的。因为了解了荒漠化的危害才能感觉到有必要进行治理,那么,要进行防治就必须对其形成原因进行探究。只有明确了荒漠化的形成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进行防治。我认为这样的逻辑顺序更能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同时也回让学生有个更明确的学习目标。,还会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是在解决世界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荒漠化。在解决问 ……此处隐藏3855个字……p>三、人为因素
1、过度樵采
2、过度放牧
3、过度开垦
四、对策和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荒漠化防治教学设计3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教学目标】
1:理解荒漠化形成的过程。
2:分析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教学重难点】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特征
2:荒漠化形成的认为原因
【学法指导】
比较法,图示法,分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昔日罗布泊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透明,称之为生命的绿洲,现如今戈壁一望无际,无一棵青草,无一条小溪,风蚀丹丘,沙堆连绵,连飞鸟也不敢穿越,是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
2、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注意下列问题
①什么叫荒漠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③干旱区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3、教学过程: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的概况
1、荒漠化发生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2、荒漠化发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与人类过的经济活动
3、主要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影响: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花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
5、思考:
(1)荒漠与荒漠化的区别。
(提示:荒漠与一种地表景观类型,荒漠化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
(2)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区别。(提示:所谓“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渡: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为什么呢?我们下面来学习。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一)干旱的自然环境——————荒漠化的潜在因素
思考: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1、位置——————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位置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提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地形——————四周高原山地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看图:学生总结地形特征
思考:西北地区什么地形特征使这里形成干旱环境,以致荒漠化严重?提示:四周高原山地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教师补充讲解:由于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很少受海洋水汽影响,再加上周边高大山地特别是隆起的青藏高原,进一步阻隔了水汽的进入,干旱就成为了这一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并且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3、气候
利用以前所学内容,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和特征。思考:导致西北地区形成干旱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是什么?提示:降水少。
4、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西北地区从东向西随着离海洋距离增大,水汽越来越少,植被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思考(1)西北地区自东向西水分条件与植被景观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并分析原因。
点拨:年降水量200~400毫米对应温带草原;年降水量50~200毫米对应荒漠草原;年降水量50毫米以下对应荒漠地区。反映降水越少,植被越少,荒漠化程度越强。原因是我国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二)气候异常—————————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的主要自然因素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它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气温、降水的变率大。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归纳总结: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而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因此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由于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根据图2、4,分析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点拨:图表示了荒漠化两个正反馈效应(恶性循环),说明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三、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说明:事实上,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常常起决定性作用。调查表明,在西北地区现代荒漠化土地中,有90%以上是人为因素所致。)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图2,5)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
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
②一些农牧民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沙破坏植被。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沙区边缘从事过度农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阅读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1)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2)灌溉措施不当,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活动: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点拨:在从气温方面,降水方面分析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
2、点拨: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
3、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
4、点拨: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
课堂小结:略
板书设计:
文档为doc格式